刘永好的创业传奇:从平凡到行业先锋的蜕变
刘永好,一个从农业起步的普通创业者,凭借其独特的企业家精神、深厚的合作理念和不懈的匠心追求,带领新希望集团走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。他不仅推动了中国农牧业的发展,还通过创新与国际化战略,使企业实现了质的飞跃。本文将通过翔实案例和深刻见解,揭示刘永好如何在变革中保持活力,并为中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。这段真实的旅程充满了启示和力量。
多年以前,曾被刘永好兄弟的创业故事打动。那份大学生创业的情怀,给了很多人以新的希望。2009年,我到华南理工大学陈春花教授门下读博士,跟随导师一起研究中国的优秀企业,从而有更多机会可以了解到新希望。2013年,我有幸走入新希望六和一线片区调研,记录了这家而立之年的企业在变革中所表现的活力。
一路的学习和研究让我渐渐理解:要懂得企业,读懂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必不可少。因为这是现象背后的力量,如高阶理论的观点,最高领导者决定着组织的命运,组织实际上是最高领导者的反映。2015年,我有幸随复旦大学苏勇教授拜访新希望和刘永好,这次近距离访谈,加之前期的研究积累,让我真切感受到刘永好身上的领袖精神。
刘永好代表着这样一群人,他们出身平凡,却带领一个组织取得不凡的业绩。1984年被誉为中国企业元年,张瑞敏带领的海尔、柳传志带领的联想,以及王石带领的万科,正是从这一年起步。而今这些企业都已成长为各自行业的先锋,他们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成长,也带动着整个行业乃至中国企业的发展。刘永好带领的新希望同样如此。不同的是,从时间来看,早在这一元年的前两年,其创业之路就已经开启。
在刘永好身上,有着三种精神:企业家精神、合作精神、匠心精神。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前进方向,合作精神形成企业行进动力,而匠心精神则奠定企业自身根基。
今天,创新几乎成为企业家精神的代名词。创新作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,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趋势,唯有能够创新的企业家,才能让企业拥有活力。透过刘永好的访谈和实践,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这一点,并且能看到更为全面的企业家精神,包括勇于创新、高瞻远瞩、持续创业。
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第一要素。工科出身的刘永好进行农业创业,看似歪打正着,实质是创新精神的必然体现。企业家通过自身努力所开创的事业,是一种社会创新。即通过解决社会的问题、贡献社会来实现创新。2013年,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在《大繁荣》中把一百多年前创立的福特公司视为经典的社会创新,亨利·福特所致力的事业是让人们拥有更好的交通工具,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。基于此,后续的付出才有意义。
社会学家出身的德鲁克更是深悟此道,其在1954年出版《管理的实践》中讲述了比福特更早的故事:为了帮助无法进城的农民获得商品,于是有了西尔斯的创建。由此,德鲁克提出了社会创新,创新意味着创造顾客,这便是企业存在的目的。由此可见,刘永好从最初带动农民兄弟致富,到今天的“为耕者谋利、为食者造福”,都契合了社会创新的规律。这是新希望的价值体现。因此,像刘永好一样的企业家,更准确地讲,应当称之为社会企业家。
高瞻远瞩,指企业家站得高、看得远,能着眼大局。基于这样的独到眼光,企业的战略选择才能另辟蹊径。新希望对发达国家的国际化探索正是如此。刘永好在访谈中讲述了中澳农业及食品安全百年合作计划(ASA100),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推动两国互利,得到了双方国家领导人以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,在这样的格局下,顺水推舟,推进了企业自身的国际化进程。
持续创业,是为了企业永续经营而不断进行创业。1994年,柯林斯《基业长青》的出版影响了很多企业家。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心中应当有这样一幅画面:未来充满变化、时间不断流走,但组织却依然保有活力。刘永好欣赏这样的常青企业,而要做到这一点,离不开持续创业。因此,在延续农业竞争力的同时,刘永好勾勒出这样的版图:创立草根资本,成立创新集团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这种新的希望,预示着美好的未来。
△新希望坚持科技驱动,用数字化提高管理运营能力,用生物科技强化生产制造能力。图为新希望乳业现代化生产车间。
1938年,组织理论奠基者巴纳德在《经理人员的职能》中论述了组织的合作本质,认为组织是合作的集合。1945年,行为理论奠基人梅奥在《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》中提出了社会人和士气的概念,认为士气是合作的保持。由此,合作是组织行为的关键。领导者需要对此有所作为。刘永好在管理实践中充分展现了合作精神,包括:分权管理、以和为贵,以及人为为人。
分权管理,意味着一种责任与权力的分享。因为分享,管理者身边的人可以获得成长,而这些人的成长又代表了企业的成长。由此,人和企业才能长大。20世纪20年代,已经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福特在通用汽车面前败下阵来,原因在于亨利·福特的高度集权致使没有管理者愿意与之共事,而通用汽车总裁斯隆却借助分权管理实现了与众人的合作。刘永好很乐意去讲新希望干部年轻化的故事,例如自己及元老们的让位。其智慧在于,培养起以刘畅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,而唯有这一代又一代新生力量的释放,企业才能生生不息。
《荀子》中讲,“故义以分则和,和则一,一则多力,多力则强,强则胜物”。《论语》中讲,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。可见“和”的功效。以和为贵,对刘永好而言,似乎与生俱来。兄弟合作创业,发挥各自所长。即便分开,大家还是一家人,仍然相互帮助。家和则万事兴,于是有了希望体系的和谐发展。他不主张新希望与六和是并购关系,而是合作关系,因而有新希望六和的命名。“新、和、实、谦”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代表了四家合作企业的名字。ASA100联席主席,公司联席董事长,以及访谈中高频率出现的各种“联合”,“和”的设计仿佛无处不在。甚至是刘永好表达的对于时代的感恩,也传递出与时代的融合。这些都是基于尊重的“和”,以和为贵,便会生势,且势不可挡。
人为为人,是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先生提出的东方管理理念,提倡“利他”的价值观。如果人人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、做事情,自然会出现和谐。刘永好认为自己是一个柔性的人,在他看来,好的管理方式是让人们愿意高兴地去做事情。他没有把身边的人当作经理人,而是把他们看作企业家。他愿意为年轻人搭建出施展才华的舞台。这些正是人为为人所倡导的。人为为人,表达了合作精神的精髓,奠定了有效合作的基础。
匠心精神,由来已久。人类渴求美好,自古以来,任何美好背后必然有一份匠心的注入。好的领袖要敢于创新、善于合作,同时,还要有一颗恒定的匠心。匠心精神更多是一种行动,如刘永好用行动告诉我们的:冠军之心、脚踏实地以及知行合一。
冠军之心,就是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。20世纪80年代杰克·韦尔奇用“数一数二”来重新定义通用电气,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,要做就做到最好,从而让通用电气恢复生机。相比同等体量的中国企业,新希望涉猎的行业并不算多,再回首新希望创立的时间,这种专注更加弥足珍贵。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和美好公司,就是真正的“绝活儿”。从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,一颗冠军的心,就是最好的激励。
脚踏实地,是通往梦想的桥梁。企业家精神和冠军之心赋予企业远大的梦想,回首过去三十多年,刘永好带领新希望留下了梦想的脚印。经营从养殖到饲料,以养殖和饲料为基础再科学服务整个产业链。市场从四川到全国,以中国为基础再向世界迈进。从开始到现在,从现在到未来,一步一个脚印,新希望越加现代化,同时,也为更多的用户创造出更好的价值。因此,对于任何一个领袖,要想有所作为,就应当做一个充满理想而又脚踏实地的人。
很多人都知道怎样成功,但只有成功的人去做了,这就是知行合一。也只有如此,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升技艺。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,新希望率先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实践中,如刘永好讲的变革创新互联网化、福达计划。开会时,刘永好喜欢在白纸上详细记下大家的发言,或许这就是“手比头高”,是一种行为习惯。知行合一,归结起来,意味着所有的领袖精神必须付诸实践,方能有效。
“新希望是什么”?这个问题,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。但我知道,新希望是一个实践者,有过去三十多年的实践形成的已知,更有未来多年将有的实践来形成的未知,而可以贯穿其中的,依然是领袖的精神。想到这里,对于刘永好所展现的领袖精神,更多了一份欣赏、敬畏。
客服电话:400-12345-67890